01.雷克萨斯新能源项目在上海正式开工
6月27日,雷克萨斯新能源项目在上海正式开工。该项目预计2026年8月竣工,2027年投产,第一辆车将于2027年下线,年产能可达10万辆。从4月22日上海市政府与丰田汽车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上海金山区政府与丰田中国签署合作备忘录,到6月27日项目正式开工建设,仅用时两个多月。
点评
这是雷克萨斯首次在中国实现本土化生产,也是日本汽车品牌首次打破传统 “合资” 框架,直接以全资形式布局中国高端新能源汽车市场。这标志着跨国车企对中国市场的认知,已从“制造车间”升级为“创新枢纽”。
02.特斯拉Model Y在美实现全自动驾驶交付
6月28日,马斯克在社交媒体宣称,一台特斯拉Model Y已经借助FSD功能,实现从工厂到用户家中的全自动交付,车内全程无人、且没有远程操控,是“真正意义上”的全自动驾驶交付。
点评
特斯拉已为得州奥斯汀超级工厂生产的新款Model Y和Cybertruck车型配备了“自动行驶至出厂区”功能,如此一来既能降低人力成本,又能向外界展示FSD能力。车辆直接自己开到用户家里,一方面特斯拉对自己的FSD确实很有自信,另一方面也能看出,马斯克依然是营销的一把好手。只不过目前特斯拉在全球销量都压力山大,最重要的中国市场也被小米YU7阻击,今年的日子很可能会不太好过。
03.小米汽车回应“小米YU7赛道测试时刹车片起火”
近日,在懂车帝的赛道圈速测试中,小米YU7的刹车片直接起火了引发热议。据悉,赛道跑完后,经过测试,刹车盘的温度达到了600多度。对此,6月28日晚,小米汽车回应称,这是因为在未进行散热圈的极端情况下,直接驻车,高温导致制动片有机物材料发生起火,但制动系统整体未出现任何制动失效等问题,功能健全,使用正常。 还有就是,测试车辆没开启“能量回收增强”模式。这个功能在大师模式里,开启之后,能通过电机反向制动,降低机械刹车的负荷。
点评
从技术角度看,这实际上是高性能电动车的“通病”。电动车自重普遍比燃油车高出20%,而YU7 Max版2.4吨的车重加上四驱系统,对刹车系统确实是严峻考验。类似情况在保时捷Taycan、特斯拉Model S Plaid等性能车型早期测试时都曾出现,但区别在于这些车企会在量产前通过加大刹车盘尺寸、改进冷却系统来解决。小米的当务之急是要明确YU7的产品定位。如果主打赛道性能,就需要标配赛道级刹车系统;若定位家用,则应该通过软件限制持续激烈驾驶时的动力输出。
04.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更名为辰致汽车科技集团
6月24日,长安汽车称,其控股股东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更名为辰致汽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相关手续已办理完毕。
点评
此次更名,一方面是为了以“辰”喻时代星辰,以“致”寓极致追求,传递出向科技出行领域深度扎根的决心,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让新的辰致科技整合之前的辰致制动、辰致悬架,进一步确立在汽车行业中的地位。
南方网、粤学习记者 许方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