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软件定义汽车”加速落地:如何平衡数据应用与安全?

2021-09-15 09:59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近年来,“软件定义汽车”呼声四起,渐成趋势,已然成为各车企竞逐的又一大战场。

  无论是诞生于燃油车时代的传统品牌,还是搭乘着电动化东风起步的新兴品牌,无一不在智能化方面掏空心思、卯足力气,现在的一场新车发布会,智能化体验一定是最受关注的信息之一。

  随着智能网联技术的提升和整车开发流程的优化,未来汽车的智能化水平会更上一个台阶。业内形成的共识是:软件在汽车产品的开发中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结合人工智能等技术,未来的汽车将会具备差异化但更精准的个性化性能。

  当前,人工智能在汽车上的应用,主要是在智能驾驶方面,通过不断的数据学习,提升车辆应对各种驾驶场景的能力。而现在,业内还希望通过软硬件解耦的全新平台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车辆方方面面的使用体验。

  “除了智能驾驶,理论上我们的用户可以随意设定其所需要的智能场景,包括底盘、三电、空调、内饰、屏幕等。”在近期举行的一场媒体沟通会上,智己汽车联席CEO刘涛表示。

  智己汽车是上汽集团联合阿里巴巴、浦东新区共同打造的高端智能纯电汽车品牌,主打用户共创,鼓励用户对产品进行高度自定义。日前,其旗下首款车型智己L7已经完成天使轮版的预售,共计3000辆,预计明年一季度开始交付。

  软件定义、数据开发正在汽车行业加速落地。但与此同时,数据安全也成为日益严峻的挑战。今年以来,特斯拉、蔚来等新兴品牌相继陷入数据采集与处理的争议,汽车行驶过程中产生的数据,权属为谁,使用的边界在哪里,又如何保证个人信息甚至公众信息的安全,已成为一系列技术伦理问题。

  近期,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等部门联合发布了《汽车数据安全管理若干规定(试行)》,正式将智能汽车数据采集带来的个人隐私和国家安全风险纳入管控。规定将在10月1日起施行,行业将在规定的指导下,更加审慎地处理海量的汽车数据。

  不仅仅是智能驾驶

  从软件定义汽车到数据驱动开发,现在,汽车在使用过程中贡献的数据已经成为行业最珍贵的资产。

  以特斯拉为代表的智能电动车企业,已经在软件定义汽车的道路上先行一步。众所周知,特斯拉是业内首家做到整车OTA(Over-the-Air Technology)升级的车企,其车辆可以在不到店的情况下,实现功能的改进。

  特斯拉可通过OTA升级的功能或体验包括智能辅助驾驶、车辆加速/制动性能、自动上锁、远程召唤等等。其中,辅助驾驶功能通过不断产生的数据进行迭代,而特斯拉则会将更新过的功能“反哺”给车主。

  数据在OTA升级中的作用不言而喻。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视觉智能研究中心主任邓志东曾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解释,自动驾驶的研发需要强大的神经网络进行“计算”,后者通常需要大数据、大算力的“暴力”支撑,特斯拉基于众包的互联网思维,首创“影子模式”,获得了最大规模的真实道路交通大数据,从而实现深度学习的决策规划研究。

  这种模式也是当前自动驾驶研发绕不开的路径。国内外自动驾驶的研究团队,包括Waymo、Cruise还有百度等等,无一不在积极地跑里程积累数据,以促进自动驾驶系统的迭代。而以智能驾驶作为核心卖点的车企,同样需要用户数据的贡献来扩充深度学习的数据库。

  而放眼未来,汽车的智能化不仅仅体现在智能驾驶方面。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近期走访的不少品牌表示,将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进一步提升汽车的驾乘体验。

  智己汽车联席CEO刘涛表示,智己将在底盘、三电、空调、内饰、屏幕等方面为用户实现个人制定,并基于用户数据为车主提供个性化的体验。他列举了一个空调的例子,过去车载空调的风门都是机械式的,但现在已经进化成电动式的,还搭配自动的空气质量管理,某种意义上这是软件定义带来的技术升级,而将来引入用户数据之后,还能进一步提升智能化的水平。

  “当你调整风门的时候,其实带来的是一个消费者对于风向偏好的数据。这个数据原来不能被记录,不能被分享,但是在今天,你怎么调风向,怎么调风量,这些都是可以被记录的。通过智能化的手段,通过数据迭代,如果你不喜欢直吹,这个模式我就可以自动帮你避开。”刘涛表示,“这样的例子在智能车的时代会有一千个、一万个,也催生了更多智能驾驶迭代的想象空间。”

  吉利控股高级副总裁、路特斯集团CEO冯擎峰也表达过类似的观点。他在阐述路特斯在智能化时代的“豪华之道”时表示,将会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汽车。除了赛道级的智能驾驶之外,冯擎峰还举了一个例子:每个人对室内温度的感知不同,如果车辆能够了解一个人的体感,并根据他的舒适度来设定温度,通过不断的学习和磨合,最后会像你雇佣的司机一样越来越了解你的生活习性——这就是新时代的豪华。

  刘涛表示,用户的数据已经成为企业成长的核心驱动力。“它不仅驱动了智能驾驶,其实也在驱动空调系统,驱动整车的健康管理系统,驱动整车的底盘控制系统,驱动几乎一切。”

  当然,这基于更大规模的软件定义汽车。刘涛指出,今天技术和产品发生了底层的重构,所有的底盘控制器、车身控制器等等,都可以通过最新开发的软硬一体化平台实现互联,甚至可以进行改写,实现不间断的OTA。

  数据安全争议凸显

  随着汽车越来越智能,数据引发的争议也不容忽视。今年以来,社会各界对汽车数据安全的关注度空前提升,无论对于个人还是国家来说,以往车企随取随用的汽车数据如今成了不得不谨慎对待的敏感信息。

  在《汽车数据安全管理若干规定(试行)》出台时的答记者问上,网信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汽车数据安全问题和风险隐患日益突出,比如,汽车数据处理者超越实际需要,过度收集重要数据;未经用户同意,违规处理个人信息,特别是敏感个人信息;未经安全评估,违规出境重要数据等。

  简单归类,汽车数据主要分为两方面,一是用户数据,如微信上车会涉及到用户账号和访问记录,主要涉及用户个人隐私;二是车辆数据,包括地理位置、系统信息等数据,主要涉及汽车的功能安全甚至国家安全。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创院院长杨殿阁就曾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一些敏感数据如果处理不妥当,特别是现在还存在一些跨境的数据传输,有可能会对国家的安全带来影响。

  信息安全是跨国车企需要重视的问题。此前特斯拉在AI Day详细阐释自己基于视觉的自动驾驶技术路线之后,汽车电子工程师朱玉龙就曾表示,尽管特斯拉技术很厉害,但这种技术路线目前似乎在国内“行不通”,因为和中国的国家安全碰到一块了。不过,目前特斯拉已经宣布在国内建立数据中心,这有望为后续的信息采集提供合适的载体。

  相比较而言,国内车企更多面临的是用户个人信息的采集争议,涉及个人隐私以及一部分行车数据。这部分数据的权利归属以及信息安全,目前尚无定论,尽管最新颁布的《汽车数据安全管理若干规定(试行)》保障了用户对自身数据的权益,不过在实际中,数据的采集和使用还是存在不少“漏洞”。

  今年4月,有特斯拉车主在上海车展进行维权,这次维权引起轰动的同时也向外界宣告,特斯拉掌握着车辆的行驶数据,却可以不向车主提供;后来的8月,在蔚来车主林文钦事故中,家属也对事故数据的处理质疑,认为蔚来在一定程度上篡改了数据。

  如何平衡数据的应用与安全,是未来车企需要权衡的难题。对此,刘涛表示,智己对用户数据的收集会非常克制,比如,征得用户的同意后再采集信息,用户如果不同意,他的数据就不会被采集,他也能照样开车;再比如,智己坚决不采集FACE ID(人脸信息),“我们做了大量的处理,只会有一些轮廓,完全识别定位不到个人。”

  这与《汽车数据安全管理若干规定(试行)》提出的要求一致。根据规定,针对个人信息,汽车数据处理者要起到告知义务,并征得同意,同时匿名化处理,对于敏感信息,还应当满足限定处理目的、提示收集状态、为个人终止收集提供便利等具体要求。

  值得一提的是,智己汽车在收集用户数据的过程中,还尝试将数据转化为权益——智己为用户开放了4.9%的股权,用户可以通过积累“原石”获得相应份额,而贡献行车数据便是获取“原石”的重要方式。有业内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智己的这一尝试,为智能汽车数据的确权开了一个好头,未来行业或会借鉴。

编辑:张霜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