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晚间,大众汽车集团宣布,大众汽车品牌与小鹏汽车达成技术框架协议。根据协议,大众汽车集团将向小鹏汽车增资约7亿美元,双方共同开发两款大众汽车品牌的电动车型。这两款专属于中国市场的新车将补充基于MEB平台的产品组合,并计划于2026年走向市场。
就在同一天,奥迪与其中国合资伙伴上汽集团签署战略备忘录,进一步深化现有合作。双方将通过共同开发,快速、高效地拓展高端市场智能网联电动车产品组合。作为规划的第一步,奥迪将通过推出全新的电动车型,进入此前在中国尚未覆盖的细分市场。
可以说,大众汽车在电动化转型遭遇瓶颈之际,牵手中国车企,锚定中国市场,把中国视为电动化转型的“灯塔”。
7亿美元,两款车,专供中国
大众相当于用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0亿),买了小鹏汽车的技术平台,但是以参股的形式,这样才有大众的“基因”。
而且,此次合作特意强调两款车型“特供内地市场”,中国的新能源车市场规模和增速领跑全球。大众砸50亿,就是不想错失这块市场,如果“小鹏平台的大众车”今后表现良好,也不排除衍生出大众的全球化车型。
我国的新能源车市场,这两年都是以几乎翻番的速度增长,但是按照目前超过33%的市场渗透率,到2026年,新能源车很可能越过与燃油车50:50的临界点。大众和奥迪选择中国电动车平台,争取2026年推出纯电新车型,也是看到这种趋势了。
与大众和小鹏合作,新车型“专供内地市场”一样,奥迪和上汽的合作,也强调“本土化平台”,这是高情商表达方式。背后,隐藏了欧洲车企对于汽车电动化和智能化普遍的焦虑。德国大众入股小鹏汽车,奥迪与上汽深度合作这两条消息一同宣布,对于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甚至整个制造业的产业升级,都是值得振奋的消息。
深度绑定中国产业链
根据大众汽车集团公布的数据,今年上半年,大众汽车集团在全球的纯电动汽车交付量同比增长48%至32.16万辆,在总交付量中的占比从去年同期的5.6%增长至7.4%。
具体来看,欧洲市场大众汽车集团纯电动汽车上半年交付量为21.71万辆,同比增长68%,占大众汽车集团纯电动汽车总销量的68%;但在中国市场大众集团纯电动汽车交付量仅为6.24万辆,同比下降约2%,仅占大众汽车集团纯电动汽车销量的19%。
对于大众汽车来说,电动化转型要真正取得成效,重点就是拿下中国市场。
在6月22日的投资者大会上,大众汽车集团首席执行官奥博穆宣布在中国的最新目标:“国际品牌第一,全市场前三”。这对制霸多年中国市场的大众来说,显然是认怂了。
2022年中国市场在大众全球的份额为39%,已经超越了欧洲本土市场成为大众集团最大区域市场。也就是说,尽管有庞大的海外市场做支撑,但大众必须守住中国市场,所以大众反复强调,变革的核心,都是为了扭转大众在中国市场的不利态势。
作为一家上百年的汽车帝国来说,大众有协调庞大产业链的大规模运作能力,利用自己的资本优势,深度绑定中国产业链,至于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则能争一分是一分。现在,大众的策略很明显,就是拥抱中国最先进的智能驾驶产业链。
2021年以来,大众的电动化转型实际上是相当激进的,也走了不少弯路,作为业界高度关注的标杆性企业,如今大众汽车的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中国市场以及中国合作伙伴,有望帮助大众在未来五到十年,完成华丽的转身。
文/许方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