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田的产品和技术体系全面更新完成的时间点在3年后,在此之前,确实会比较难熬。”在近日举办的“智能化电动化体验交流活动”当中,丰田(中国)相关人士说出这样的话。当然,这是针对中国市场而言。事实上,最新财报显示,今年7-9月,丰田汽车全球销售收入为11.43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5560亿元),同比增长24%;净利润为1.28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622亿元),同比增加194.24%,是特斯拉的5倍。
而在中国,今年7-9月,丰田与雷克萨斯的合计销量为50.5万辆,较去年同期的54.1万辆下降了6.65%;其在中国市场的营业利润为474亿日元,同比下滑17.9%。丰田是三大日系品牌在中国市场下滑比例最低的。
未来3年要如何度过?丰田提出了“中国式继承与进化”,其实这个概念最早是在今年4月上海车展提出的,但通过这次活动,我们能够感受到丰田仍然持续摸索自己在中国市场的发展之道,未来3年,有两大方面是丰田应该要做,也肯定要做的事情。
加快“智电”普及、普惠
在中国市场,智能化和电动化是每个参与者必须应对的题目,每家车企都有各自的路径和做法,虽然丰田在大家眼中,智能化和电动化的步伐不算快,但它已经在行动,未来3年,甚至在未来1年,或许就可以给国内消费者呈现一个很不一样的丰田形象。
今年8月1日,丰田在中国最大研发基地“丰田汽车研发中心(中国)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丰田智能电动汽车研发中心(IEM by TOYOTA”),自此, 丰田在中国的3个合资公司(一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广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比亚迪丰田电动车科技有限公司) 的研发中心的工程师将打破组织壁垒加入到IEM by TOYOTA 主导的研发项目中。
此举是丰田在中国“智电”转变的一件大事,通过以IEM by TOYOTA 为核心推进本土研发,提升对中国顾客需求的反应速度,同时, IEM by TOYOTA 将扮演丰田在全球“电动化”和“智能化”先锋的角色。
现地研发的举措落实后,接下来丰田在中国的很多产品都将具有更多“中国特色”,比如广州车展首发的第九代凯美瑞,它的车机系统就更贴合中国用户的习惯,包括软件应用、语音指令等,据说华为也有参与这套车机系统的研发。而新发布的bZ 4X,它的智能化配置背后也能看到很多中方伙伴的身影。
据了解,丰田更领先的TSS3.0增强版已经搭载在第九代凯美瑞上面,明年有望实现全系100%搭载,并在2025年进阶到第五代。可以看出,“智能化”方面,丰田选择智能驾驶这个板块首先发力。
电动化方面,主要是在纯电方面再加码,bZ系列最近两个月市场表现不错,未来几年bZ系列的产品推出速度会加快,营销上应该也会有更多新的尝试。
讲好丰田的“中国故事”很关键
丰田在中国的底蕴深厚,品牌力和口碑在所有车企中都是数一数二的存在,在国内新能源汽车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强如丰田也遭遇了瓶颈,这样的瓶颈不只是在电动化和智能化的转变上,更体现在既有的长项和优点难以触达更多消费者,加上新势力和自主品牌步步紧逼,丰田也有迷惘和焦灼的时候,“中国式继承与进化”,这个看似外资品牌在中国市场的老生常谈,真正要做到位并不容易。
能够肯定的是,“电动化”和“智能化”是丰田接下来大力推进的主线任务,但国内“智电”大潮汹涌,如何不让自己淹没在国内电动新时代浪潮中,擦亮丰田这块招牌?也许还是要向内寻,从自身固有的优势去找答案。
以油电混合动力车(HEV)为例,在电动车渗透率越来越高的当下,混合动力的受众人群实际上也在同步提升,正因为有纯电动汽车的衬托,混动动力驾乘体验接近电车,同时又像油车那样没有里程焦虑和充电焦虑,HEV正在成为人们在纯电和传统燃油之间的优选之一,乘联会数据显示,9月油电混合动力车(HEV)批发91,481辆,同比增长12%,环比增长8%。
在政策层面,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也明确提出发展混合动力技术,是稳定燃油车消费的一大举措。根据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出版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至2025年,混动占比要达到50%,至2035年,全部传统车都要具备混合动力。
丰田无疑是该领域的“老大”,“智能电混双擎”无论从用户积淀还是技术普适上,都有明显优势,如何借市场东风,在电动化时代的语境下,把“智能电混双擎”的亮点、卖点传播出去,这对丰田突破销量瓶颈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不只是HEV,还有丰田接下来大力推广的智能座舱,多样化动力选择,一贯的可靠性等等,都将考验丰田的讲故事能力。
显然,未来三年,丰田在中国市场还是以慢打快的节奏,这就不只要依托品牌的传承,更要在整个体系(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上有更多创新,甚至是颠覆自我的觉悟。
三年后的丰田,值得期待
三年后,也就是2027年,丰田有一些新技术和项目落地是很值得期待的。
首先是下一代BEV的生产线,实现1/2的工程和工厂投资,还有一体化铸造技术,这是丰田对TPS的全新改造。
其次是今年6月丰田技术说明会上宣布的BEV全固态电池,目前正在进行产品开发和量产工艺的研究,以实现2027年至28年的实际应用。此外,2027年投入实际使用的还有“高性能版电池”,可将续航里程提升到目前的2倍,达到1000km,同时完成成本降低20%,实现快充不到20分钟的目标。
文/许方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