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国民好车”001号特别版整车以7819.3399万元的天价落槌,这场持续4小时、经历23373次出价的拍卖吸引了近30万人围观。而这款由京东、广汽集团、宁德时代三方合作的新车,预估售价仅在10万—12万元之间。
这场拍卖的规则设计耐人寻味,参与者仅需缴纳100元保证金,若竞拍成功后放弃支付,仅扣除这100元。低违约成本的设定让竞价行为脱离了车辆的实际价值,演变成一场全民参与的娱乐盛宴。有网友直言:“花100块钱,体验了一把操控千万资金的感觉。”
对京东而言,这场拍卖是其构建汽车生态的重要一步。从2018年上线整车交易,到2021年成立汽车事业部,再到2023年京东汽车事业部独立,京东一直在布局汽车“买—配—养—用—换”的全生命周期服务闭环。此次与广汽、宁德时代的合作,意味着京东不再满足于仅仅销售汽车,而是要深入参与产品定义和研发环节。
广汽集团的参与则体现了传统车企在新能源汽车时代的转型焦虑。借助京东的流量优势和用户洞察能力,广汽希望打造更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据悉,这款“国民好车”将是广汽埃安UT换电版本,通过京东的渠道触达更广泛的消费者群体。
京东近期注册“Joyrobotaxi”商标,计划将Robotaxi车内空间转化为“移动电商终端”,生动体现了汽车行业跨界融合的潜力。在这种构想中,汽车不仅是出行工具,更是消费场景和服务入口。
然而,这种跨界合作也面临诸多挑战。京东养车虽有全国超2000家门店及4万家合作网点,但缺乏整车维保经验;广汽与京东的合作模式在销量爬升后,可能面临利益分配与责任界定的问题;而“国民好车”的定价若最终超出消费者心理预期,反而会造成更大的心理落差。
“国民好车”该如何定义?恰恰是此次合作最核心的问题。从历史上看,真正赢得“国民车”称号的车型,如甲壳虫、菲亚特500、丰田花冠,无不是以过硬的产品力和恰当的定价,赢得了大众的长期信赖。
在电动化、智能化的浪潮下,汽车的属性正在从单纯的交通工具,转变为移动的智能终端,其特性和内涵发生了变化,但车辆的安全性能、驾乘体验、续航表现、使用成本、维修便利性,这些实实在在的指标,仍是衡量其能否担起“国民好车”名号的最终标准。
这场天价拍卖,从流量和社会大众的参与热度来看,确实很“国民”,但作为营销事件本身,远不足以回答“国民好车”这个命题。
真正的“国民好车”,应当不止于一款畅销产品,它要成为连接技术与人文的桥梁,为亿万消费者带来安全、便捷、舒适的美好出行生活。与此同时,它还应该是中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具体体现,是新能源技术与智能网联创新成果的集中展示,更是新质生产力在汽车领域的生动实践。
热闹的竞拍已落幕,但关于“国民好车”的讨论才刚刚开始。京东与广汽的合作能否打造出真正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国民好车”,不仅满足消费者对美好出行的向往,更能成为中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标志性成果,这一切还需要等待市场的检验。
南方网、粤学习记者 许方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