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东风与长安两大汽车集团宣布重组
2月9日,东风汽车集团与长安汽车集团发布公告称,其母公司正筹划战略重组。此次重组涉及两家年销量均超240万辆的央企,合并后将成为年产销超500万辆的巨型汽车集团,全球排名有望进入前五。重组旨在响应国务院国资委“战略性重组+专业化整合”要求,提升国有车企在新能源与智能化领域的国际竞争力。尽管双方在品牌布局、企业文化等方面存在差异,但政策推动下的整合被视为应对国际竞争压力的关键一步。
点评
此次重组不仅是国企改革深化的重要标志,更是中国汽车产业集中资源、应对全球化竞争的战略选择。面对比亚迪、特斯拉等头部企业的强势崛起,传统“国家队”亟需通过规模效应和技术协同突破转型瓶颈。然而,重组后的融合效率与文化整合将是最大挑战,能否实现“1+1>2”仍需时间验证。
02.长安汽车发布“北斗天枢2.0”计划
2月9日,长安汽车正式推出“北斗天枢2.0”计划,提出未来三年将推出35款智能化新车型,覆盖数智产品、制造、运营和生态四大领域。该计划强调以AI技术为核心,推动“智能平权”,目标成为“全球数智新汽车普及者”。同时,长安旗下深蓝汽车与华为签署深化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研发乾崑智驾、鸿蒙座舱等前沿技术,加速全民智驾普及。
点评
据了解,采用新命名规则后,奥迪经销商端的咨询量激增,很多消费者表示“看不懂车型关系”。显然,奥迪低估了数字序列在用户心中的锚定效应,尤其是在中国市场,A4L和A6L凭借长期的市场耕耘,已经积累了极高的市场知名度。从A4、A6到Q5、Q7,这些数字与字母的组合早已深入人心,成为奥迪品牌标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电动化浪潮下,奥迪曾试图用e-tron等新命名体系来彰显其转型决心。如今,奥迪选择走“回头路”,也折射出传统豪华品牌在电动化转型中的迷茫与挣扎。
03.多家车企推出购车优惠政策
为应对1月销量下滑,2月多家车企推出购车优惠。蔚来、特斯拉、小鹏等新势力品牌主打金融方案,如“0首付3年免息”“赠送保险叠加免息”等,特斯拉Model 3起售价降至22.75万元。传统车企如吉利、广汽丰田等也加入价格战,通过补贴和以旧换新政策吸引消费者。政策刺激下,乘联会预测2月新能源车将延续增长,渗透率或达57%。
点评
优惠政策短期内可提振销量,但也可能加剧行业价格战,压缩车企利润空间。尤其在新能源渗透率快速提升的背景下,通过差异化技术(如智能驾驶、超充网络)构建长期竞争力,比单纯降价更具战略意义。
04.小米SU7 Ultra刷新赛道纪录
日前,小米汽车宣布其旗舰车型SU7 Ultra以2分9秒944的成绩刷新上海国际赛车场量产车圈速纪录,成为“上赛最速量产车”。该车采用双电机四驱系统与轻量化设计,虽未公布完整参数,但赛道表现已引发市场关注。同时,小米第二款车型YU7 SUV计划对标Model Y,预售价30万-40万元,预计年中上市。
点评
小米以性能为突破口,试图打破新能源车“代步工具”的固有标签,此举或能吸引年轻消费群体。但赛道成绩与日常驾驶体验的关联性仍需市场检验。此外,高端化布局需直面特斯拉、比亚迪的竞争压力,品牌溢价与技术沉淀将是其能否突围的关键。
南方网、粤学习记者 许方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