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大众汽车品牌以“众进·向新”为主题,在上海车展上全面展示了其“在中国,为中国”战略的最新成果。通过聚焦新能源产品矩阵、先锋智能科技与中国专属设计,大众汽车宣布未来三年将在各细分市场推出超过30款新一代智能网联车型,其中新能源车型占比超三分之二,覆盖纯电、插混及增程式动力形式。这一举措标志着大众汽车在中国市场的电动化转型全面提速,旨在满足消费者对绿色出行与智能体验的多元化需求。
战略升级:以本土化创新驱动未来
大众汽车乘用车品牌CEO施文韬(Thomas Schafer)在发布会上表示:“40年前,大众汽车让汽车走进中国千家万户;今天,我们以清晰的战略布局续写成功。”他强调,中国市场是大众全球转型的核心战场。通过深化本地研发与生产,大众汽车将依托三家合资企业(一汽-大众、上汽大众、大众安徽)形成差异化产品矩阵,同时坚持“中国速度”与德国品质的双重标准,确保技术快速落地与安全可靠。
大众汽车乘用车品牌中国CEO孟侠(Stefan Mecha)进一步指出:“我们致力于为中国用户提供情感化设计与高端科技融合的产品。”他透露,大众汽车正通过本土化合作与自主研发,深度融入中国出行生态,例如基于中文大语言模型的AI助手、适配中国路况的L2++级驾驶辅助系统等,均体现了“专属打造”的战略决心。
三款概念车首发,勾勒未来产品蓝图
此次车展上,大众汽车联合三家合资企业推出三款全新概念车,分别面向不同细分市场,展现品牌在电动化与智能化领域的突破。
其中,ID.AURA是一汽-大众首款基于CMP平台与CEA架构打造的紧凑级纯电轿车,瞄准年轻家庭用户。车内搭载L2++级驾驶辅助系统、AI虚拟助手及无缝交互座舱,配合CEA架构优化的成本与研发效率,预计2026年量产;
ID.ERA是上汽大众推出的全尺寸增程式SUV,CLTC综合续航超1000公里,主打长途出行场景。六座布局的“移动会客厅”座舱内,配备Smart Surface交互屏与智能泊车辅助,兼顾科技感与实用性;
ID.EVO是大众安徽首款全时互联纯电SUV,以独特金色灯带中线与3D LED动态灯语彰显个性。800伏超充技术、700公里续航及“延伸至副驾”的娱乐屏,精准触达追求多元生活方式的用户群体。
三款车型均融入大众汽车的中国设计DNA,例如ID.EVO车尾的狼头标志象征中德团队协作,ID.ERA的“握手”前灯寓意伙伴共进,展现出品牌本土化设计的深层思考。
技术赋能:CMP平台与CEA架构降本增效
为加速电动化转型,大众汽车首次披露了专为中国市场研发的两大核心技术。
其中,CMP平台是针对紧凑车型开发,已进入道路测试阶段。该平台通过模块化设计实现40%成本优化,并缩短30%研发周期,未来将支撑多款亲民电动车型;
CEA架构作为数字核心,整合L2++级驾驶辅助、AI座舱与FOTA远程升级功能,可快速响应中国市场对智能化的需求。
两大技术的协同应用,将助力大众汽车在2026年前推出超过20款新能源车型,覆盖从入门级到高端市场的全矩阵布局。
燃油车与新能源双线并进
尽管电动化是战略核心,大众汽车并未忽视燃油车市场的用户需求。未来三年,品牌将持续升级热销燃油车型,推出更高效、更智能的迭代版本,并逐步引入混动技术。例如,此次亮相的全新探岳L、途昂Pro等车型,均搭载新一代智能座舱与节能动力系统,旨在延续传统车型的市场优势,同时为电动化转型提供过渡支撑。
此外,大众汽车(中国)科技有限公司(VCTC)作为本土研发枢纽,正协同本土合作伙伴推进技术落地。例如,与宁德时代合作开发的高密度电池、与百度深化智能驾驶算法优化等,均被纳入未来车型规划。孟侠强调:“只有深入理解中国用户,才能提供真正贴合需求的产品。”
2025年上海车展成为大众汽车战略转型的里程碑。通过“众进·向新”战略,品牌不仅展现了对中国市场的长期承诺,更以技术革新与产品矩阵重塑行业竞争格局。随着三款概念车的量产倒计时,大众汽车正以“中国专属”为支点,加速向电动化、智能化未来迈进。
南方网、粤学习记者 许方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