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联席分会发布了4月上半月最新数据,我国新能源乘用车零售渗透率首次突破50%。达成这一历史性节点,比原定的2035年提前了11年。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突破50%是中国绿色交通和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显著标志,中国汽车产业正逐步向更加绿色、智能、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油电反转”速度超预期
数据显示,4月1日至14日,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为51.6万辆,同比下降11%,新能源汽车市场零售26万辆,同比增长32%。全国新能源乘用车零售占比达到50.39%;全国乘用车厂商批发53.4万辆,同比增长13%,全国乘用车厂商新能源批发26.8万辆,同比增长43%,新能源乘用车批发占比50.19%。
近二十年来,国内新能源汽车以惊人的速度发展。2005年到2015年,新能源汽车用了10年,渗透率才突破1%。2016年到2019年,虽然新能源渗透率虽然提升到5%,但燃油车依然是市场的主角。2020年是一个分水岭,中国制定了到2035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超过50%的目标。随后,中国新能源渗透率迎来爆发式提升,2021年突破14%,2022年突破27%,2023年突破33%。
新能源乘用车的半月“渗透率”的确首破50%,但月度数据还有待观察。不过,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认为,这样的趋势是不可逆的,他在3月举办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就已经预测:“未来3个月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可能会突破50%,甚至会更高,形成新能源汽车在市场的主导地位。”
技术成为最强催化剂
在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看来,自主品牌新能源车型在技术研发能力上显著进步,不再只讨论外观内饰设计,敢于直接与外资豪华品牌比拼技术硬实力。
对新能源汽车而言,电池、电机、电控技术是核心竞争力。如比亚迪的刀片电池、DM混动、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易四方、云辇等一系列颠覆性技术;奇瑞自主研发的混动技术鲲鹏超能混动C-DM量产装车,拥有最高热效率大于44.5%;长安打造的首个自主设计舱驾一体的“UNIBrain超脑中央计算平台”,支撑高质、高效、快速迭代,强化了技术研发节奏。包括吉利INTEC品牌技术、小鹏SEPA2.0扶摇全域智能进化架构、哪吒山海平台2.0等陆续推出,为自主品牌进一步加速自动驾驶、智能网联布局构筑发展优势,为未来中国汽车品牌的进阶发展夯实技术基础。
同时,中国新能源车企在车身材料、制造工艺等方面也积极创新,提升了产品的性能和品质。新能源汽车在动力、静谧性、智能化等方面也已全面超越传统燃油车,尤其是插混,集燃油、插电、增程、纯电动的功能于一体。在价格关口突破以后,纯燃油车的压力更大了。
“价格战”避无可避
市场繁荣的背后,竞争也日趋激烈,4月初小米SU7发布,又激起了新能源车新一轮的价格战。4月22日早间,理想汽车公布一套全新价格体系。在新的价格体系中,理想汽车对L7、L8、L9车型作出全面降价,降价幅度在1.8万元~2万元之间。此前备受争议的MEGA则直接降价3万元。
而就在前一天,特斯拉中国官网显示,特斯拉Model 3/Y/S/X全系在中国市场降价1.4万元。特斯拉这次降价,是从去年下半年以来最大的一次动作。
此次特斯拉、理想降价的背后,也透露出其正在承压的现实情况。据不完全统计,进入4月份,已有近40个汽车品牌官宣了优惠、补贴、降价等。
据了解,为了做好汽车市场价格监测工作,及时了解深圳新能源汽车市场供求和价格变化情况,研判其后期价格走势,近日,深圳市价格认定与监测中心对汽车市场进行了调查巡视。监测数据表明,今年以来深圳新能源汽车价格普遍下跌,一般跌幅在5-10%左右。
巡视中,有4s店工作人员表示,从2022年开始,门店内关注电车的消费者明显增多,主要原因在于,近年来电车价格逐渐走低,政府对新能源汽车行业也给予大量的政策支持,包括购车补贴、免征购置税、牌照优惠等,加速了汽车市场“油转电”。
电动化、智能化的供应链,逐渐形成巨大的规模效应,生产率提升的同时,持续带来降本空间。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价格战还将会是主旋律,不管是车企,还是零部件供应商,都需要适应这样的极限的价格战的洗礼,要么在战略端、产品端、制造端、销售端全面提振效率,要么在激烈的竞争中被淘汰出局。
南方网、粤学习记者 许方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