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试穿“排水快干衣”!惠清高速创新试验沥青路面刻槽技术,雨天行车不打滑

2025-10-23 17:57 来源:南方网·粤学习

  近日,广东交通集团所属惠清高速顺利完成一项路面 “微改造”。项目团队选定雨天排水不畅弯道200米作为试验路段,创新采用沥青路面刻槽技术,改造后,雨水可沿路面细槽实现“秒排”,有效提升轮胎抓地力,缩短刹车距离,大幅降低“水滑”安全隐患,这一“小投入、大保障”的改造举措,为过往司乘系上了隐形“安全带”。

  “雨天跑高速,最怕路面积水,经过积水点仿佛开船一样,感觉车在飘,不敢猛打方向,更不敢急刹车。”经常往返惠州、清远的货车司机师傅,道出了不少车主的共同顾虑。

  雨天弯道路段路面水难以及时排,会形成一层“水膜”,车辆轮胎与路面被水膜隔开,就像给路面铺了层“滑垫”,轮胎未能完全接触到路面车辆高速行驶时轻则失控跑偏,重则引发追尾、侧翻等交通事故,堪称高速行车的“隐形杀手”。

  200沥青路面试验路“刻细槽”,4天完成“微改造

  作为一条穿越粤北山区的高速公路,惠清高速桥隧比高,坡道、弯道多,强降雨天气频繁,对路面排水性能要求极高。

为破解“路面排水不畅”难题,惠清高速“对症下药”,创新沥青路面刻槽技术,选取沿线两段典型弯道路段进行试验:一段为清远至惠州方向的K307+090K307+200路段,另一段为惠州至清远方向的K412+140K412+230路段,两段合计200米。

  试验的核心,就是在现有沥青路面上刻出整齐的细沟槽,沟槽尺寸也是“量身定制”,宽4毫米,深7毫米,槽与槽间隔20毫米,约两指宽,且沟槽方向正对着行车方向,就像“纹”上了一层防滑纹路。

  “我们将清远市气象局历史降雨统计、当地水文站观测的数据进行分析,通过最大水膜厚度参数、容许水膜厚度参数、滑水模型等多种试验反复验证,才最终确定了沟槽尺寸,既保证排水速度,又不破坏路面结构,且费用低、见效快,施工周期短。”惠清高速养护工程部负责人介绍,本次试验路段施工由新粤(广州)材料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全程施工仅用4天时间。

  排水快、刹车稳、花钱少、行车安全

  从今年6月试验路段投入使用至今,3个多月的实际效果超出预期。

  排水快。以前雨天路面水膜能达到8毫米厚,现在降到了4毫米以下,雨水落在路面上会顺着细槽快速流走,不会在轮胎下方淤积,开车时再也没有“压水漂”的感觉。

  抓地力显著增强。检测数据显示,刻槽后的路面粗糙程度(平均构造深度)比原来提升了120%,路面摩擦系数(摆值)提高15%-40%,哪怕下着雨,轮胎也能牢牢“咬住”路面,变道、刹车时车辆更稳。

  行车安全感翻倍。不少司机反馈,经过试验路段时,明显感觉车辆不“飘”了,同样车速下,雨天刹车距离比以前缩短了近10米,遇到突发情况,反应时间更充足。

  省钱又耐用。这项技术不用翻修整个路面,只是在现有路面刻槽,成本远低于大规模维修,同时,沟槽还能减少积水对路面的侵蚀,延长路面使用寿命,真正实现“小投入解决大问题”。

  “这项技术不是‘一刀切’,而是可以根据每条路的降雨情况、路况‘定制’的方案。”惠清养护工程部张工表示,像粤北这样的山区高速、经常遭遇暴雨的城市快速路、容易积水的大桥桥面,甚至机场跑道,都能用上路面刻槽技术,帮助更多地区解决雨天行车安全难题。

  这层藏在路面上的细沟槽,就像给高速公路穿上了一件“排水快干衣”,让雨天行车从“如履薄冰”变成“稳稳当当”。

  文 张明祥、陆秋羽

编辑:林轩蕴   责任编辑:柯丹洁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