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我今年没法回去跟你们一块过年了”。黄毅贤跟和母亲说完就撂下电话,又匆匆往瓦溪服务区赶去,查看各类设备设施,确保春节期间如常运行。
新春坚守,守司乘畅行路
今年春节,揭博高速瓦溪服务区以“新春新面貌”迎来了改造后的首个春节,而入职后就驻扎在服务区的黄毅贤也同样迎来了属于他的首个春节值守。
服务区正式开通迎客后,黄毅贤特地换了个身份,他以司乘的视角去体验和感受改造后的服务区。在观察中发现虽然指示标牌清晰,但是不够显眼,容易被司乘忽视。于是他默默记下,思考后续如何优化。
如今,瓦溪服务区早已顺利改造完成开通迎客。经常跑这条路线的货车司机李师傅称赞道:“以前路过这里就是简单的休息,现在可大不一样了,服务区的环境焕然一新,空间也很敞亮”。还有带着孩子出行的王女士高兴地说:“我们带孩子出门的顾虑就是怕不方便,但这里的母婴室干净又温馨,给我们宝妈提供了很大的便利”。这些来自司乘的评价,亦是对黄毅贤的肯定。
入职三日,勇担改造重任
本身学土木工程专业出身的黄毅贤先后有过8年设计和5年施工管理的工作经验。在长达14年的工作时间里,从设计师到施工管理者,这一身份转变让他从一个只专注画图的设计师变成了一个沟通能力更强的协调者。多年的工作经验让他在房屋与边坡设计领域得心应手,积累了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宝贵的现场管理经验。
“这是一个新的挑战,但是我更认为这是一个新的机遇,对我自己而言,一味地墨守成规是很难让自己成长的”,当得知自己一入职就接手瓦溪服务区改造项目的黄毅贤如是说道。
入职第一天,黄毅贤还没来得及跟部门的同事互相认识,当天下午就拿上安全头盔到服务区交接工作。彼时,施工单位早在10月上旬就已经进场施工,整个服务区改造工程的工期十分紧张,黄毅贤在正式入职第三天后就迅速进入角色,驻扎服务区实时跟进施工情况。作为业主代表和施工管理者,黄毅贤要在设计方、施工方和监理方人员沟通、协调他们的诉求,在他们之间承担着关键的协调重任,解决各类难题。
破难攻坚,护航顺利开通
工期紧迫,材料生产周期长,这是黄毅贤和施工团队遇到的第一个“拦路虎”。在服务区大楼外依托武顿山山形打造的钢结构屋顶,如果按照正常工期去生产、安装搭建则最少需要三个月的时间。但是面对紧迫的工期,容不得他花费这么多时间。最后他结合在改造石坝服务区过程中的施工经验,大胆创新,决定采用包生产包加工的模式,提前安排生产。在主体施工阶段,钢结构就提前启动生产流程,最终仅用一个半月就完成了任务,成功节省了将近一半的时间。
为了紧密跟踪施工进度,黄毅贤每天往返于九和中心站与服务区两地之间。虽然在正式开通前已经达到验收标准,但是他仍然觉得还可以完善,继续把收尾工作做好。“还可以再做得更好一点”,这是黄毅贤对自己的要求。临近开通前,他依旧不敢松懈,每天来到施工现场记录施工进度、人员到岗情况以及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确保工程按时推进的同时,质量也可以达到标准。
在接手服务区改造的近100天工期里,黄毅贤只回过两次家,今年是他工作的第15个年头,也是他第一个值守的春节。这个春节,对于黄毅贤和瓦溪服务区来说都被赋予了别样的意义。
“我和新改造后的瓦溪服务区一起过这个春节,或许有些缘分早就已经注定了。”黄毅贤笑着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