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化转型浪潮中,广东交通集团所属广韶高速机电隧道部业务攻坚小组依托劳模工作室平台,以技术创新为驱动,针对供电保障、设备安全、通行秩序三大核心领域实施突破性改革,成功构建起“智能监测+精准防控+物理阻断”三位一体的安全防护体系,为智慧高速建设注入新动能。
智慧供电系统实现秒级预警响应
面对高速公路机电系统供电保障难题,技术团队自主研发的“智电卫士感知系统”于2024年3月全面启用。这套融合物联网与大数据技术的智能监控体系,通过在收费站、隧道、监控中心等地部署91套智能传感器,构建起覆盖全线的电力神经感知系统。
系统采用“有线+无线”双通道传输模式,当市电异常时可实现0.3秒内精准定位故障点,随即供电设备发出灯光警示,机电运维人员收到预警短信,能够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对设备进行全面排查故障根源。数据显示,系统运行以来累计发送预警信息56次,平均故障响应时间缩短了85%,供电可靠性提升至99%。
“过去我们像‘救火队员’,现在转变为‘预防专家’。”攻坚小组组长陈坚荣介绍,之前的供电设备有柴油发电机组与UPS不间断电源充当备用供电力量,所以现场人员难以及时察觉设备停电状况,存在系统瘫痪的风险,现如今智慧供电系统不仅能实时监测电压波动,还能通过数据算法预测设备寿命,实现对供电系统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预警和诊断。
激光分离技术重塑车道安全标准
针对传统光栅设备易损难题,攻坚小组决定选用更适合收费现场的激光技术替代光栅技术,通过对程序的重新编写,改变数据发送、接收协议及通信模式更改,项目小组于2024年5月实现了激光分离改造技术,并在钟落潭D匝入口超宽车道进行试点,至今稳定运行了8个月。
双栏杆协同防控破解冲卡顽疾
针对摩托车违规冲卡这一行业难题,攻坚小组在汤塘、佛冈站创新采用物理防控模式——安装双栏杆机,以物理阻隔的方式杜绝摩托车闯入高速。
自双栏杆机正式投入运行以来,佛冈中心站摩托车冲卡驶入高速的现象锐减45%,汤塘站同样降幅明显,下降32%,大大提升了高速入口的安全性与通行秩序,为过往车辆营造了更加安全、有序的行车环境。
文 潘文芳、刘万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