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工位,你脑海中浮现的是写字楼的格子间,还是堆满文件的办公桌?在广东交通集团所属揭博高速上,他们的“工位”可远不止这么简单。今天,就让我们解锁这些意想不到的工作场景,看看揭博人如何在特殊“工位”上书写别样精彩。
三尺岗亭:方寸之间的“全能服务站”
服务耐心、用语标准……收费员的会心一笑便能让旅途中的司机乘客们拂去倦意。这个不足三平方米的透明岗亭,是他们每天坚守8小时的“舞台”。
“师傅,咱们把车移到安全区域!”近日,一辆运送蔬菜的货车在驶出华阳站时突然发生爆胎,当班收费员张文森透过岗亭窗户捕捉到现场突发情况和司机焦急的神情,他立即引导车辆至收费外广场安全区域,之后二话不说就帮忙更换轮胎。烈日下,他的制服被汗水浸透,但手上的动作丝毫不停顿。
“我们这个‘工位’虽小,但能帮到司乘朋友,特别有成就感。”张文森笑着说。在这个特殊的“舞台”上,他们用专业和热情,演绎着最动人的服务故事。
巡逻车:路政员的“移动办公室”
急救箱、反光锥筒、灭火器……这辆看似普通的皮卡车,其实是路政队员的“移动办公室”。每天,他们都要载着30多斤的装备随时待命。
“五一”假期前夕,一辆粤V牌货车行驶至蓝田至石坝互通路段时,突然爆胎,导致车辆失控与正常行驶的小轿车发生碰撞,侧翻在地,车上装载的300余袋肥料全部倾倒在第二、第三车道。接到监控中心救援指令后,路政员张威权和队友们迅速驱车赶往事发地点。他们分工合作,一边在事故后方摆放反光锥筒,设置安全警示区,一边向监控中心报告,汇报现场车辆故障和洒落货物情况。同时,他还耐心地安抚货车司机,协助其联系救援车辆和清理人员。经过三小时的紧张救援,事故现场终于被清理干净,道路恢复了畅通。
“问题在哪,我们的‘工位’就在哪。”路政员张威权打趣道。烈日下处理事故时,车引擎盖就是临时办公桌;暴雨中抢修时,后备厢就成了工具台。
监控中心:高速上的“智慧中枢”
78块电子屏、631多个实时画面,这里就是监控员们的“数字工位”。不同于传统办公桌,他们的“工位”需要同时监控多个屏幕,像鹰隼般捕捉路面异常。
“虽然不用日晒雨淋,但精神必须高度集中。”监控员陈宝钦揉了揉发酸的眼睛。自他去年从收费员转岗成为监控员以来,身份的转变让他深感肩上责任的重大。在监控中心,无论白天还是黑夜,每隔45分钟就要对全路段进行一次全方位、无死角的视频轮巡,这样的轮巡一天至少要进行32次。一旦发现异常,立即报告,按照应急预案及时进行处理,发挥应急调度作用,做到“早发现,快处理”。
在这个没有昼夜之分的“工位”上,他们守护着每一公里的平安。
厨房:炊烟里的“温情工位”
清晨5点,厨师张师傅的“工位”已经飘出阵阵香气。在这个“温度超标”的工作空间里,灶台就是操作台,炒锅就是办公设备。
“汛期那会儿,我们这口锅可没停过。”张师傅边翻炒边回忆。每当暴雨来袭,这个“工位”就变身“能量补给站”,为值守的同事们准备姜汤、红糖水和营养加餐。“路政、养护的小伙子们抢险回来,能吃上口热乎的,我们心里才踏实。”锅碗瓢盆的碰撞声中,这份特殊的“工位”温暖着每个奋战在一线的揭博人。
从岗亭到巡逻车,从监控台到灶台,揭博人用坚守重新定义着“工位”的含义——哪里需要服务,哪里就是他们的工作岗位;哪里有责任担当,哪里就能绽放职业光彩。
文 李婧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