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智能化、电动化、价格战三线交织的中国汽车市场,不少品牌陷入“失速的快进”,卷配置、拼噱头、抢声量,却忽略了最重要的底线——安全、信任与品牌可持续性。
据乘联会最新预测,2025年全年汽车总产量有望同比增长11%,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将达805万台,渗透率提升至45%,但行业利润率可能降至4.6%,远低于下游工业5.9%的平均水平。所以今年以来,国家多部门密集表态,明确抵制“内卷式”竞争。工信部与中汽协先后召开行业座谈会,指出无序“价格战”不仅损害企业自身盈利,更影响行业长期研发投入与质量提升。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奔驰以“安全冗余”为技术底线、以“奔驰标准“为品牌根基、通过构建 “十项全能”的服务体系,回应一个高度内卷却渴望理性的市场。
就在本次成都车展期间,梅赛德斯-奔驰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标准客户服务与非遗古建文化体验日”。除了在武侯华星锦业经销商店内实地感受奔驰标准的落地实践,还在千年古建筑群依山就势而立的青城之巅,展开了一场营造技艺与奔驰标准的匠心对话。
标准体系下的极致追求
青城山古建筑群最令人惊叹的,是其“藏而不露,巧中有序”的营造智慧。建筑选用本地楠木作材,经桐油涂刷防潮防腐,以应对巴蜀多雨气候;采用穿斗式结构,各部件以榫卯精密咬合,在多雨多坡的自然环境中依然稳固持久。这种对材料、结构和技艺的极致讲究,与奔驰客户服务的标准化流程和参数化作业路径异曲同工。
比如,青城山古建筑通过整地平坡、分层筑台,在山体坡地上建造起稳定使用的空间,保障建筑耐久稳定;奔驰的钣金维修标准同样严格:必须确保维修位置绝对平整且做防腐防锈处理,只有板件平整度达到奔驰维修标准才能进行后续车漆修复。
奔驰车间标配不同规格的举升机,以适应不同吨位、不同尺寸的车型需求,举升点位与操作流程均有可视化技术指引,并设有双重锁止系统及配套的举升机固定工具,确保车辆受力均衡、这种对安全细节的极致关注,与青城山古建筑通过悬山顶屋檐悬挑出山墙之外,辅以瓦片等实现遮阳排水,起到良好防护性能的设计理念如出一辙。
青城山古建筑取材于自然、搭建于自然,随山势赋形,构筑起木石与山林共生、自然与人文共存的美学空间;奔驰车漆修复同样遵循严苛标准,五层工艺层层递进,精准控制每层漆膜的厚度与均匀度,为车身提供持久靓丽的防护屏障,正所谓“坐奔驰”,坐的就是工艺与品质。
对比青城山古建筑与奔驰标准服务,类似的呼应比比皆是,这并非偶然,而是两者跨越千年的共鸣。事实上,无论是修汽车,还是造房子,都离不开标准,奔驰将标准融入到服务流程、工具设施以及人才培养三大领域中,全方位守护车主安心用车。
“站得稳”“行得正”“举得平”“看得美”“坐得值”,奔驰售后服务的每个步骤,都不只是“修好车”这么简单,而是以像素级的高标准打造豪华体验。
在守正与变革中历久弥新
青城山古建筑源于自然又超越自然的选材智慧与建造哲学,既有传统文化的沉淀,又体现出因地制宜、天人合一的建筑美学与人文智慧。这种在传承中创新的精神,也正是奔驰百余年发展的真实写照。
山岳上建造房屋本就不易,更不消说历经千载,础固梁坚了,青城山古建筑尊重自然、顺应地势的设计智慧,与奔驰在服务创新领域“尊重客户、顺应需求”的理念不谋而合。从青城山的“道法自然”到奔驰的“以人为本”,从古建筑的“因地制宜”到 奔驰客户服务的“因客制宜”,跨时空的智慧相似性,印证了真正的创新,是技术与人文的结合。
重塑行业价值标杆
这次体验日不仅仅是一场品牌活动,更是一次对标准、品质与传承的深刻探索。
我们漫步在真武宫的木构架之间,触摸那些历经百年仍严丝合缝的榫卯结构时,惊叹于古代匠人对标准的坚守,走进奔驰打造的数字化服务体验区时,又同样为现代工业对标准的极致追求所折服。
汽车智电变革的浪潮中,奔驰标准的意义已超越了企业本身,为行业树立起价值标杆,正如青城山古建筑群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营造技艺,同样的匠心精神,在两个领域交相辉映。
南方网、粤学习记者 许方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