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小米秋季新品发布会上,雷军公布了小米YU7的最新成绩单:自7月6日正式交付以来,这款运动型SUV已迅速突破4万台交付大关。更值得关注的是,YU7成功打破了运动车型与家庭用车之间的传统界限,实现了69%的家庭用户占比,其中有孩家庭更达到85%的高比例。这一数据不仅印证了产品定位的精准,更揭示了当代消费者对汽车功能复合化的新需求。
在交付量捷报之外,雷军宣布推出“小米定制服务”,该项服务现阶段适用于小米YU7 Max和小米SU7 Ultra车型,首期提供了包括5款车漆、4种内饰风格,以及特定轮毂、卡钳、车标和车身拉花在内的共计26项个性化配置选项。小米方面表示,已在北京小米汽车工厂店设立了面积超过400平方米的定制服务中心。
在汽车工业领域,深度定制服务通常与极高的生产成本和管理复杂度相关联,传统上主要由少数高端豪华品牌提供。小米此次涉足该领域,对其供应链管理、柔性化生产和订单处理系统提出了新的要求。雷军在发布会上坦言,个性化定制相当复杂且成本高昂,因此该项服务将先试行一年,以评估市场反应和运营可行性。
其实,这项定制服务可以被视为小米汽车生态周边产品的增强版。与销售手机壳、保护套等传统周边逻辑类似,但复杂度和单价更高。如果运营得当,高附加值的定制服务将为小米汽车开辟除整车销售之外的重要收入来源,成为其提升整体收益的关键一环。
雷军在发布会上表达了“科技平权、体验平权、豪华平权”的目标,称希望让更多人接触到以往高端车型提供的定制体验。然而,这一举措的市场接受度、成本控制能力以及它将如何影响小米汽车的长期盈利能力,均有待为期一年的试行期来验证。
定制服务的推出,是小米向品牌高端化和用户忠诚度构建发起的又一次关键冲锋,小米汽车的野心不止于做一家成功的“电动车制造商”,更意在成为一家用科技力量重构消费体验、重新定义行业标准的科技公司。
当定制化不再是百万豪车的专属符号,当个性化表达成为大众消费者的触手可及的选择,中国汽车产业的竞争维度正在被悄然改写。从小米YU7的初步成功到定制服务的大胆尝试,小米正试图证明,“个性化”与“体验平权” 或将成为未来市场的新变量、新赛道。
南方网、粤学习记者 许方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