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飞书项目在深圳举办年度发布会,宣布产品迎来全面升级,通过“更灵活、更强大、更智能”的平台能力,致力于让复杂项目管理变得更加清晰和简单。发布会上,飞书首次系统性公开其产品架构,并面向工业制造领域重磅推出整车研发解决方案,旨在实现研发管理的精准、高效、稳定与可视化。
飞书CEO谢欣在发布会上表示:“‘中国智造’的背后支撑,正是一套套高效的数字化管理工具。未来,飞书项目要做的不只是让复杂变简单,更是让简单创造不凡,和中国制造业一起走向世界。”
汽车研发:需要被“管理”的复杂性
汽车,特别是智能电动汽车,堪称现代工业中最复杂的大众消费产品。其研发过程涉及数万个零部件、数百家供应商、数十个不同专业领域的工程师团队,周期长达数年。如何让这样一个庞杂的系统工程,在预算内按时、按质完成,是每一家车企的核心挑战。
传统的项目管理方式,严重依赖文档、会议和人工同步,信息散落、进度模糊、风险滞后等问题频出。一旦出现设计变更,牵一发而动全身,协调成本极高。在“软件定义汽车”的时代,传统的研发管理模式更是难以为继。
飞书项目此次发布的整车研发解决方案,正是直击这些痛点。
更灵活,更强大,更智能
作为飞书项目的核心亮点,本次升级突出了三大方向:更灵活的应用搭建能力、更强大的系统性能,以及更智能的AI集成。
具体来看,飞书项目新推出了“轻应用”功能,让普通员工无需编程就能像搭积木一样自制应用模块。同时,系统性能大幅提升,可支持超大量任务同时运行,确保使用流畅。此外,飞书项目还接入了AI技术,能自动生成周报、分析人力数据,成为会思考的“智能工作助手”。
最引人关注的是面向汽车行业的整车研发解决方案。该方案将互联网的敏捷工作方式与汽车工业严谨的流程要求相结合,通过可视化管理、质量节点控制和全局视图等功能,帮助车企实现研发全过程的可控、可看、可管。
据悉,飞书项目最初源自字节跳动内部研发需求,2022年正式对外发布。目前已经获得包括蔚来、小鹏、理想、比亚迪、小米等超过100家企业的采用。随着使用企业的增多,飞书项目也将推出独立版本,未来企业可以单独使用该项目管理工具,而不必接入整个飞书系统。
平台化思维:切入制造业的野心
飞书并未将此次发布视为一个孤立的行业案例,其在发布会上明确表示,整车研发解决方案的能力将面向所有硬件制造领域开放。
这透露出飞书的底层战略是平台化。汽车产业是硬件制造的皇冠,其项目管理复杂度最高。飞书选择先攻克这个最难的山头,打磨出一套能够应对极端复杂场景的柔性平台能力。此后,再将这套经过验证的能力复用到航空航天、消费电子、高端装备等其他硬件制造领域。
飞书项目此次升级,意味着它正从企业内部的任务协作工具,升级为连接企业与供应链、整合多方资源、驱动核心业务流程的产业级项目管理平台。
记者观察
车企数字化转型延伸至研发端
汽车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已从营销、制造等环节,正式进入研发这一核心地带。从“马力”转向“算力”,从“机械性能”延展至“研发效能”。能否具备高水平的数字化研发管理能力,正成为决定车企能否快速响应市场、持续输出高质量产品的关键。
对于正处在智能化、全球化关键阶段的的中国汽车产业来说,亟需一款源自本土、深度理解中国研发节奏和协作习惯的管理工具。飞书在此刻切入研发环节,正是为中国汽车工业乃至高端制造业提供新一代数字基座,助力中国智造在全球竞争中构建深层优势。
南方网、粤学习记者 许方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