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汽车以旧换新补贴申请量突破500万份,明年如何接档很重要

2024-12-12 10:23 来源:南方网

  12月11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2024年11月汽车产销数据。11月,国内乘用车零售242.3万辆,同比增长16.5%;1至11月,乘用车零售2025.7万辆,同比增长4.7%。而商务部10日发布数据显示,截至12月9日24时,全国汽车以旧换新补贴申请量合计突破500万份,其中,报废更新超244万份,置换更新超259万份。

  据中汽协估算,汽车以旧换新拉动乘用车全年销量增加约160万辆,同比增长5%~7%;如果没有以旧换新政策支持,可能今年乘用车销量将同比下降2%。因此,明年以旧换新政策如何接档,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

  以旧换新引爆汽车消费

  汽车以旧换新,最大的受益者是消费者。有消费者告诉记者:“上个月刚换购的新车,现在补贴已经到手了,国家和地方、车企补贴加起来,15万元的新车共计优惠近4万元。”记者看到,番禺白云大道的鸿蒙智行交付中心有不少客户正在看车选车,销售顾问说,现在购买(报废更新)新能源汽车“国补”增加到2万元,要抓住机会赶快换购。

  在汽车以旧换新政策快速落地、持续发力的情况下,新车销量大幅增长,“金九银十”成效也较为突出。数据显示,今年10月,乘用车零售量达到226.1万辆,同比增长11.3%,环比增长6.8%;10月份,全国报废汽车回收87.9万辆,同比增长113.4%;1~10月,全国报废汽车回收584.6万辆,同比增长55.9%。

  以旧换新政策对于汽车消费的拉动作用很明显。从统计数据看,目前新购车占比约50%;增购和换购叠加约占50%,其中换购超40%。而且,以旧换新也促进了汽车消费升级。前些年,消费者购车主要是解决“有没有车”的问题,现在主要是解决“车好不好”的问题。如今,消费者换车要么是换购更高端的新车,要么是把燃油车换为新能源汽车。

  以旧换新政策补贴申请量屡创新高,正是汽车以旧换新政策实施成效的最好见证。在最新的汽车以旧换新申请量400万辆中,报废更新近200万辆,置换更新也突破200万辆,均实现了快速增长。

  新能源汽车获益巨大

  汽车以旧换新政策给予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更高。在今年8月由商务部等7部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做好汽车以旧换新工作的通知》中规定,对个人消费者于2024年4月24日至2024年12月31日期间,购车时若报废符合标准的旧车,可分别获得新能源车2万元、燃油车1.5万元补贴。

  11月份,国内新能源乘用车零售126.8万辆,同比增长50.5%,占国内乘用车零售量的比重达52.3%,新能源的月度渗透率已经连续6个月超过50%。

  此外,从销量数据对比看,以旧换新进一步提升了自主品牌市场份额。这是因为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化、科技感、个性化配置更能满足国内消费者的需求。11月,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为205.1万辆,同比增长31.8%,销量占有率为68.3%。1-11月,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为1590万辆,同比增长22.5%,销量占有率为65.1%。

  在一定程度上,以旧换新政策实施是汽车市场的“试金石”和“催化剂”,既检验了消费者对自主品牌汽车的接受度,也对汽车消费以及当前整体经济都有重要的拉动作用。

  能否形成长效机制?

  商务部消费促进司相关人士在近日的2024汽车金融产业峰会上表示,下一步在继续落实好已出台补贴政策和系列配套支持政策的基础上,科学评估今年的政策成效,提前谋划明年的汽车以旧换新接续政策,稳定市场预期。

  业界对于希望尽早出台接档政策的意见几乎保持一致,但在政策出台时间上仍有不同看法。有观点认为,如果出台过早,可能会让部分消费者将今年的购车意向转向明年;但如果时间过晚,又可能会因为地方的配套政策还未来得及制定,导致市场出现空档。

  汽车以旧换新已经显现了其对于促进汽车消费、产业发展的重要价值,不只是消费者,车企、经销商、二手车乃至报废回收行业均从中受益颇多。

  今年汽车“以旧换新”终端市场表现火爆,不妨以此为契机,从新车、二手车、到报废全链路出发,建立高标准的以旧换新政策,推动完善汽车流通体系,从而更有效激活消费市场,稳定汽车企业生产和投资预期,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向好。

  南方网、粤学习记者 许方华

编辑:罗予岐   责任编辑:骆田子   校对:赖玉清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