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豪华品牌与科技巨头联手,奥迪Q6L e-tron在电动化浪潮中交出了一份独具特色的答卷。
奥迪Q6L e-tron作为PPE豪华纯电平台的首款国产车型,标志着奥迪在中国电动化战略推进的里程碑。这款专为中国市场量身定制的豪华电动车,不仅轴距加长105mm,还搭载了与华为联合开发的乾崑智驾系统。
在传统豪华与电动智能的碰撞中,Q6L e-tron试图找到一种平衡——既保留奥迪百年造车工艺的精华,又融入符合时代潮流的智能科技。
座舱:五屏联动构建数字交互新体验
坐进驾驶室,Q6L e-tron的四屏交互系统即刻映入眼帘:88英寸AR-HUD、11.9英寸OLED奥迪虚拟座舱、14.5英寸OLED MMI中控屏以及10.9英寸带隐身模式的副驾娱乐屏。
这些屏幕可与手机实现五屏联动,构建沉浸式数字交互体验。
全系标配DLP技术的AR-HUD是座舱科技的亮点之一。它改变了传统HUD的体验——导航箭头、车道指引等信息直接“画”在了前方的真实路面上,虚实结合,大大减少了低头看仪表或中控屏的频率。
语音交互系统由奥迪与思必驰联合开发,响应迅速、识别精准。系统支持连续对话、眼神控车,未来OTA后将支持方言。
实际体验中,说出“打开空调23℃,打开座椅通风……”等连续指令,系统能迅捷准确地识别并执行所有指令。
副驾娱乐屏的设计颇具巧思。在作为MMI系统操作屏幕时,主驾位置也能清楚看到;而一旦开启影音模式,屏幕立马进入隐私状态,主驾就完全看不到了。这种设计既保证了副驾的娱乐体验,又不会干扰驾驶员。
智能驾驶:安全为先的保守策略
奥迪Q6L e-tron搭载了深度定制的华为乾崑智驾技术,全车共配备32个高精度传感器,包括2个激光雷达、13个摄像头、5个毫米波雷达和12个超声波雷达,构建起全方位感知网络。
在实际道路体验中,这套系统的策略透露出奥迪典型的稳健风格。在城市拥堵路段,跟车距离适中,加减速平顺,对“鬼探头”和障碍物的识别与反应及时。
不过,即使将跟车距离调整到最近,仍会大于日常在城区行驶时的车距,这虽然严格按照法规一丝不苟,但也会相对降低通行效率,导致容易被加塞。
系统具备无图L2级驾驶辅助能力,可精准识别红绿灯状态及倒计时信息,自主完成路口启停决策。
面对中国特有交通场景,如加塞车辆、“鬼探头”等,系统表现出了不错的应对能力。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智能泊车系统并非采用华为方案,而是奥迪自家的系统。这套系统支持多种泊车场景,包括断头路车位、斜列车位、窄车位等,可实现“所见即所泊”。
驾控质感:电动性能与德系底蕴
启动车辆,Q6L e-tron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它“开起来真不像一台新势力电动车”。动力输出线性、绵密,深踩电门带来的不是突兀的眩晕推背,而是如大排量自然吸气发动机般持续且可控的推力释放。
奥迪显然深谙“不晕车”对电动车舒适性的重要性。通过精准控制电机扭矩输出、多级可调的能量回收以及精心调校的悬架系统,即使在后排长时间乘坐也不会感到不适。
底盘调校是奥迪深厚功力的体现。前后五连杆独立悬挂配合FSD频率选择减震器,在弯道中提供了强大的侧向支撑,车身侧倾幅度被有效抑制。
面对路面颠簸,悬挂处理得干净利落且富有韧性——你能感知到路况,但冲击被柔化。
刹车系统采用Brembo四活塞固定卡钳,提供了强大的制动力,但踏板反馈偏硬,需要时间适应。电门调校则比较灵敏,线性中带着一丝躁动,与传统燃油奥迪的沉稳形成微妙反差。
奥迪与华为的这次联手,在Q6L e-tron上达成了一种安全与智能的平衡。它不会很激,但最让人很放心。对于追求豪华质感与驾驶乐趣,又不想完全放弃智能科技的传统豪华用户,Q6L e-tron提供了一个折中而务实的选择。
南方网、粤学习记者 许方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