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正式发布《汽车整车企业供应商账款支付规范倡议》(以下简称《倡议》),明确提出汽车整车企业对供应商的账款支付账期应自交货验收合格之日起计算,最长不超过60个自然日。同时,倡议车企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每次签订合同的有效期不少于一年。这一举措被视为中国汽车行业供应链管理迈向规范化、公平化的重要一步。发布后不久,广汽集团、长城汽车等头部车企迅速发声响应,承诺落实支付规范,赢得行业广泛关注。
明确账期起算,保障供应商权益
长期以来,汽车行业供应链中存在的“长账期”问题备受诟病。许多整车企业与供应商合作时,账期计算方式不透明,支付时间常常拖延,甚至长达90天以上,尤其对中小型供应商造成巨大的资金周转压力。中汽协此次发布的《倡议》直击这一痛点,明确规定支付账期从“供应商交货并通过车企验收合格之日”起算,且最长不得超过60天。这一要求不仅清晰界定了时间节点,也为供应商提供了明确的预期,有效减少因支付纠纷导致的合作摩擦。
此外,《倡议》还强调车企应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建议单次合同签订时长不少于一年。这意味着整车企业需摒弃过去短期化、博弈式的合作模式,转而注重供应链的可持续性和协同效率。在汽车产业加速电动化、智能化转型的背景下,稳定而高效的供应链已成为车企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组成部分。
头部车企率先承诺,推动生态共赢
中汽协的倡议迅速得到了多家主流车企的积极响应。广汽集团通过官方渠道表示,将严格执行“60天账期”要求,并进一步优化供应商支付流程,提升供应链合作效率。长城汽车也发布声明,承诺强化与供应商的长期战略合作,通过规范支付行为降低供应链整体运营成本。
这些企业的快速反应并非偶然。近年来,受到疫情、芯片短缺、原材料价格波动等多重因素影响,汽车行业供应链脆弱性凸显。保障供应商资金链健康,已成为整车企业稳定生产、规避断供风险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在ESG(环境、社会和治理)理念日益深入企业的今天,公平对待供应链伙伴也是车企社会责任和治理水平的重要体现。
规范行业生态,助推高质量发展
中汽协此次发布的《倡议》虽不具强制性,但其行业指导意义显著。通过明确账期计算标准、倡导长期合作,这一政策有望推动汽车行业从“主机厂主导”的强权合作模式,逐步转向更具互信、共享特征的伙伴式关系。尤其对中小供应商而言,缩短账期意味着资金周转效率提升,研发投入和生产稳定性得到增强,从而促进整个产业链的创新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而从宏观层面看,供应链支付规范的建立也是中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在全球化竞争加剧的背景下,稳定的供应链生态不仅有助于车企降低成本、提高响应速度,也是中国汽车品牌在国际市场上构建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基础。
南方网、粤学习记者 许方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