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就《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中指出,为应对电动隐藏式车门把手新技术、新安全需求,进一步规范和提升车门把手安全性,筑牢汽车安全底线,组织开展了门把手标准的制定工作。
随着电动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隐藏式车门把手已成为众多新车型的“标配”。这种设计不仅降低了风阻,提升了车辆续航表现,更以其流线型外观满足了消费者的审美需求。然而,这一“高大上”的设计在特定场景下却暗藏隐患。
当车辆发生碰撞导致断电时,传统的机械门把手仍能保证车门从内外双向开启,而部分隐藏式把手却可能因失去电力而“纹丝不动”,极大增加了紧急情况下乘员撤离和外部救援的难度。
此次征求意见的国家标准被定位为“强制性”标准,标准一旦正式实施,将不再允许车企在门把手设计上存在安全性能的模糊地带或妥协空间。这意味着,未来所有在中国市场销售的汽车,其车门把手都必须满足统一的安全技术门槛,无论是传统样式还是隐藏式设计,都必须确保在紧急情况下的可靠性和可操作性。
从更宏观的视角看,此项标准的制定工作展现了监管部门对汽车新技术“边发展边规范”的治理智慧。在鼓励技术创新的同时,敏锐洞察并防范潜在风险,及时通过标准制定筑牢安全防线。这种动态调整、前瞻布局的监管思路,有助于引导行业健康发展,避免因个别安全问题而对整个技术路线产生质疑,实质上是为技术创新划定了安全的边界,提供了确定的预期。
对于汽车制造商而言,新标准既是约束也是指引。它促使企业重新审视产品设计中的每一个细节,将安全置于造型和功能之上。可以预见,未来车企在门把手设计上必将投入更多研发资源,在保持美观和功能性的同时,确保其安全性能万无一失。这种“安全优先”的设计理念,最终将惠及每一位汽车使用者。
南方网、粤学习记者 许方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