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汽车产业加速向智能化、电动化转型的背景下,中国车企如何突破技术壁垒、重塑竞争力,成为一道关键考题。近日,东风汽车集团董事长杨青带队赴深圳与华为创始人任正非等高层的闭门会谈,不仅是两家企业战略合作的再升级,更是中国智能汽车产业生态协同进入深水区的重要标志。作为合作核心载体的猛士科技,其智能越野布局路径,以及背后所代表的“车企+华为”协作模式,正为行业提供一套可参考的解决方案。

以产品成功验证协同路径
猛士的智能化转型路径清晰,遵循着“技术赋能-产品共创-体系共融”的深化逻辑,而猛士M817的成功,正是这条路径正确性的最有力证明。
猛士M817作为东风与华为深度合作的首个结晶,其市场表现堪称现象级。今年4月全球首秀,7月开启预售即创下1小时订单9713台的纪录,8月正式上市后销量持续火爆。亮眼的销售数据,验证了“硬派越野基因”与“顶尖智能科技”融合产生的市场爆发力,表明“可城可野可远方”的全场景智能越野定位精准击中了消费者痛点。

M817的成功并非偶然,它源于双方超越传统供应商关系的深度协作。在此次合作升级中,华为将全面开放自身的流程与管理体系,东风则积极引入IPD等先进管理方法,旨在实现从产品定义、研发到营销、服务的全链条协同。这意味着合作已从单一的技术解决方案采购,升维至企业治理与运营机制的深度融合,为打造后续更具竞争力的产品序列奠定了体系基础。
猛士M817成为华为模式“活广告”
猛士M817如同为“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打造了一个高光样板间,放大了华为对众多车企的吸引力。
M817作为“含‘华’量最高的越野车”,搭载华为全栈解决方案,其快速从概念走向量产并获得市场热捧,证明了华为技术不仅先进,更具备强大的商业转化效率。

M817的预售火爆,离不开华为强大的品牌背书和渠道赋能。华为在消费电子领域积累的品牌信誉和庞大的终端零售网络,为猛士这款高端新能源越野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曝光度和客户触达能力。对于寻求品牌向上的车企,华为是高效的“加速器”。

此外,东风与华为的合作,展现了在HI模式与零部件模式之外,一种更具深度的战略协同可能性。这种模式允许车企在借助华为技术的同时,保留自身品牌特质并参与深度研发,M817正是东风“军标级越野”底蕴与华为智能化能力“双向奔赴”的成果。
行业进入生态竞合新格局
猛士与华为的深化合作,以及“华为系”阵营的扩大,正推动中国汽车产业进入新的竞争阶段。
首先,未来车企的核心竞争力不再仅限于发动机或电池技术,而是智能系统、用户体验、服务生态的整体较量。华为之所以被青睐,正是因其能提供“技术+渠道+品牌”的系统性支持。

其次,传统车企转型需“双向突破”。东风作为大型央企,一方面借力华为提升技术与市场能力,另一方面推动内部机制创新,说明智能化转型不仅是技术升级,更是组织变革。车企需在“借外力”与“练内功”之间找到平衡。
并且,华为模式也在重构产业分工,催生新型供应链关系。华为在汽车领域的角色介于供应商与合作伙伴之间,这种“超级供应商”模式正在重塑传统Tier1、Tier2的供应链格局。
结语
猛士在智能越野领域的布局,彰显了“硬派制造+顶尖科技”的融合力量;而车企纷纷拥抱华为的现象,则反映出产业对智能化解决方案的迫切需求与开放协同的必然趋势。在智能化、电动化双轮驱动的时代,唯有打破行业壁垒、推动技术共生、重构用户价值,才能在新赛道上领势先行,猛士的布局,就是一次面向未来的系统性回答。
南方网、粤学习记者 许方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