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汕梅高速改扩建项目建设期联合党委在梅州市丰顺县Y128线盘园村,组织开展“党建引领 绿美汕梅”主题植树活动。挥锹铲土、培土围堰、提水浇灌……50名党员干劲十足,合力种下100余棵树苗。而这只是汕梅高速改扩建项目贯彻落实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一个小小的缩影。
汕梅高速改扩建项目与北斗镇政府在盘园村打造党建共建林
汕梅高速改扩建项目是广东省首条山岭重丘区高速公路改扩建项目,起于与S17揭普惠高速交叉的揭阳枢纽互通,终于与G25长深高速、S12梅龙高速交叉的程江枢纽互通,途经揭阳市揭东区和梅州市丰顺县、兴宁市、梅县区,全长约88公里。
汕梅高速改扩建项目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将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绿色公路建设的要求贯穿于项目实施全过程,全力推进绿色公路建设和干线公路绿化品质提升工作,营造绿色和谐的出行环境。
设计“护绿”
汕梅高速改扩建项目沿着山谷走廊带修建,桥梁和隧道占比高,沿线高边坡共93处,地形地貌复杂,绿色公路建设难度大。
面对山岭重丘区特有的难点,建设者们在“节约资源、节能减排、污染防治、生态修复”等方面下足功夫。
边坡开挖 一级防护
在边坡建设中,项目采取“切坡脚”形式,把高边坡内收,优化边坡防护设计,大幅减少对山林用地的砍伐;大范围应用“轻质土”路基,对填筑路基进行收缩,全方位打造节约用地“四新技术”,在推进交通设施建设的同时,最大程度地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项目地质地形复杂,选线时需规避破碎带、滑坡、陡坡等不良地质。原高速北斗服务区至柚树下隧道段,沿线分布一级饮用水源保护区、市级自然保护区、榕江北河等环境敏感区域,存在滑坡等不良地质。
“在对比不同路线方案后,项目采用圆曲线半径避让山体深挖方,减少植被破坏。此外,位于韩山和莲花山之间的南北向新线段,长约4千米,项目依地形展线,避开山体冲沟,有效避免了对绿植的大规模破坏。”项目负责人孙克强说道。
施工“复绿”
项目始终秉持绿色公路、品质公路建设理念,改变以往“先建后绿”的模式,做到“带绿施工”“边建边绿”,边坡开挖一级、防护一级,将边建边绿发展理念充分融入工程建设各环节中,减少建设过程中的水土流失。
边坡复绿(上级边坡已长出绿植)
在施工过程中,对沿线部分具有保留价值的植物进行移栽或就地保留。通过撒播草种、种植灌木和小乔木等方式,能形成稳定的植被覆盖,有利于防止水土流失。项目设计绿化面积197万平方米,截至目前,已完成绿化面积35万平方米。
项目在建设初期,还对全线弃土场选址、防护、排水及绿化方案进行了细化研究,依据水土保持批复方案及实际需要,共拟设置弃土场31处,在投入使用的同时也推进复绿工作,种植适宜生长的本地植物,提高植被存活率。其中,全线弃土场共计面积39万平方米,截至目前,已完成绿化面积1.1万平方米。
植绿“补绿”
项目结合沿线自然风光及旅游资源,沿线绿化以突出沿线自然景观为主,通过“露景”“透景”等手法,遵循道路绿化的张弛序列,既满足交通的安全性需求,又满足视觉通廊的景观性需求。
汕梅高速航拍图
路段沿线路侧及互通区景观以简洁、舒朗、大气为主题,减少过多的品种堆砌及层次;互通枢纽区结合保留现状植物,种植以乔木为主,适当点缀中层的花灌木,下层以无需修剪的地被为主,既保证一定的绿量和效果,对沿线受损生态进行生态补偿,满足生物多样性要求,厚植多树种、多层次、展现天蓝、地绿、水清、景美的生态画卷,建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美公路样板,全力打造“一条缝育自然生境的保护绿带,一条展现多维视角的森林走廊,一条融合山水林城的文化纽带”,实现公路工程与自然、城市文脉交融。
“我们重点打造互通区、隧道洞口、服务区等特色亮点,使整条道路主次有序,注重植被的连续性、层次感,既兼顾整体的绿化美化效果,又与周围环境相协调。”项目主任工程师李勇泉说道,水车服务区还吸收潮客传统文化元素,融合地域习俗等,打造“山水入画 潮客交融”的文旅融合特色服务区,助力绿美乡村建设。
水车服务区效果图
三分建,七分养。项目在全面打造“绿美公路”的同时,同步健全养护机制,使养护工作标准化、职责清晰化、养护科学化,持续坚持养护常态化,形成长效管护机制;切实抓好后期管护工作,提升绿化成活率、保存率,确保绿化美化效果长期稳定。
项目将继续聚焦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目标,抢抓雨水充沛和造林绿化成活率高、生长成效好的有利时节,进一步加快推进绿美建设各项工作,切实为司乘人员打造畅通、安全、舒适、美丽的绿美出行环境,让“美在路上”的体验更有温度、让“路在心间”的风景更具深度。
南方网、粤学习记者 张霜
通讯员 韦雪献 刘聪灵 程灵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