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月14日春运启动以来,至2月20日,广东高速公路累计车流量约2.81亿车次,同比增长约8.5%。其中,深中通道车流量约381万车次,日均车流量超10万车次。
2025年春运,广东以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为契机,精准挖掘交通运行演变规律,实现在线实时推演和短时预测,及时发布交通出行信息服务,有效支撑深中通道、南沙大桥等重点跨江跨海通道、重点路段实现安全畅顺。
深中通道:行业数字底座赋能湾区路网管控
深中通道结合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契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骨干高速公路网智能交通管控”项目,结合交通设施全要素数字化、交通运行现实与大规模路网实时在线仿真等先进技术体系,精准挖掘交通运行演变规律,实现在线实时推演和短时预测,构建精细化车道级、路段级、路网级多层级交通管控模型,保障了粤港澳大湾区跨海高速路网整体的交通流时空均衡,为春运期间群众的出行提供有力保障,让返乡人员的回家路更加顺畅、温馨。
湾区管控平台借助广东交通行业数字底座的数据及能力,围绕“态势感知、预测预警、多层级管控、应急协同及出行服务”的高速公路网管控业务闭环,构建大湾区骨干路网智能管控体系。平台围绕安全、顺畅、舒适、智慧运行的总体要求,建设完成交通态势实时感知、车流量预测预警、多层级智能交通管控决策、交通安全应急联动及出行服务5个子系统,支撑湾区骨干路网的营运管理工作。
面向粤港澳骨干高速公路网交通运行特性与出行需求,深中通道构建了多层级交通管控策略,采取“分区管控、区域联动”的管控模式,实现先验经验与数据驱动并举,创新湾区管控新范式。
分区管控:围绕四条跨江跨海通道,将路网划分为三个核心管控区,包括围绕深中通道的“一通道六路”,围绕虎门、南沙大桥的“两桥八路”,及围绕黄埔大桥的“一桥七路”,按照重点保障过江通道的交通通行安全与畅通的原则,基于“既有先验管控经验+交通仿真验证”,形成了核心区联动管控方案。
区域联动:面向粤港澳大湾区路网春运大规模交通出行的需求,基于大数据模型驱动,辅以管控经验与原则约束,构建了基于“智能体+规则”的管控思路框架。通过定义路网“管控单元”,并以“管控单元”为智能体从管控策略规则、道路运行状态评价、全网最优化目标等方面建立计算模型与规则库,并与大规模实时在线仿真引擎进行交互,生成全网联动管控方案。
春运期间,深中通道通过湾区管控平台和多层级交通管控策略的运用,开展湾区路网级保畅工作,展现出前所未有的高效与精准。这场一年一度的大迁徙,因数字化转型而变得更加快捷顺畅,成为展示广东省交通运输现代化成果的重要窗口。
构建多源数据融合分析体系,增强态势感知能力。湾区管控平台集成“四桥十五路”范围内路段137个收费站、321个门架的收费数据,1484路视频数据,每天接入数据超4千万条,对接交通事件、两客一危、深中通道雷视一体机数据等多源数据融合分析,已实现3300余次拥堵事件快速发现及定位。
精准预测交通流,有效支撑管控策略部署。跳出路段保畅通,治标更要治本。依托管控平台,及时发现以深中通道为主的,包括邻近高速组成的路网整体交通流变化,及早联动各方,做好疏导准备,从远端开始引导车流流向最优路线,实现道路通行的最优解,也能够让更多的车辆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目的地。管控平台上线以来,实现了大规模路网流量24小时不间断推演,门架、收费预测与现状拟合度86%。同时,依托管控平台节假日预测功能,结合深中通道通车以来区域路网交通运行特点,对春运期间区域路网交通运行态势进行了预测分析,给出逐日交通波动情况、拥堵点位和热门出发地与目的地分布和拥堵溯源分析。
构建分级电子围栏预警体系,强化危化品运输动态管控。管控平台实现危化品运输车辆电子围栏管控,按一、二、三不同管控阶段弹窗告警、声光预警和实时跟踪,并生成管控策略进行提示和诱导,保障深中通道的安全运行。截至目前,已预警接近深中通道电子围栏的危化品车辆7万余次。
及时发布交通出行信息服务,助力路段高效管控。平台根据管控事件生成出行建议,完成高德导航渠道网络申请和对接联调,实现高德渠道提供信息服务功能。拥堵事件快速感知及定位、危化品车辆电子围栏管控,以及通过高德导航渠道发布的出行信息服务为相关路段运营管理单位提供了重要的运行管控参考。截至目前,累计生成出行建议692条。
2025年春运接近尾声,下一步,将结合大湾区骨干高速路网春运大交通流等特点,进一步优化核心区管控策略,以及联动区管控算法参数和算法规则,提升管控策略在复杂交通运行条件下的有效性。
随着广东省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示范工程的深入推进,进一步实现包含狮子洋通道在内的“六桥十八路”骨干高速路网的“感、知、判、治”,提升路网通行安全和服务水平,切实践行“安全、顺畅、舒适、智慧”要求,打造路网管控的“广东模式”,服务每一位大湾区骨干高速网用路者!
南沙大桥:主动交通流管控系统助力平安春运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交通版图上的关键枢纽,南沙大桥与南环段高速春运期间车流量较平时呈爆发式增长。为了保障道路通行的顺畅与安全,在省交通运输厅、省交通集团和建设公司支持和指导下,南环段分公司精心组织部署南沙大桥主动交通流管控系统,并从春运首日起投入试运行,标志着交通运输部行业标准《高速公路交通流监控引导技术指南》示范工程及全国首个数字化转型升级智慧扩容示范项目顺利上线,为广大司乘人员安全顺畅通行南沙大桥提供“智慧”保障。
根据实时交通运行状态,主动交通流管控系统2月2日至4日期间,多次实施临时开放硬路肩、事故响应、动态车道分配等策略。其中交警直接下达发布管控指令共计2次,南环段分公司主动申请发布管控12次,累计管控时长2144分钟(35个小时44分钟)。管控系统试运行期间应急车道累计通行车辆约10028辆,开放期间应急车道实测最大小时流量高达1273辆,较南沙大桥单向四车道实际通行能力7600pcu,通行能力提升约16.75%。
试运行管控系统后通行效率大幅提升,南沙大桥日均平均速度提升64%,平均拥堵时长下降65%,高峰小时行程时间节约6.34分钟;事故处理时长减少56%,降低了事故风险及二次事故率,安全水平进一步提高。总体来看,南沙大桥主动交通流管控系统在春运期间实施成效显著,交通流维持在高密度的稳定流状态,管控后通行能力和行驶速度均有所提升,有效缓解了节假日高峰时段的交通压力;大桥的行驶平顺性、交通信息获得感增强,提升了司乘出行服务体验,营造了良好的交通环境。
南二环高速:智能指令精准飞,织就路面“监控网”
南环段分公司春运前在西二环南段高速的金沙收费站、丹灶收费站、大岗互通新设3套固定式无人机机场。如今,它们与南沙大桥和南二环高速原有的5套固定式无人机机场、1套车载移动式无人机机场紧密联动,这些“空中巡查员”们就像一张严密的“天网”,时刻守护着湾区交通的脉络。
“检测到停车事件!”2月12日17时,南二环高速西行K92+800处发生突发状况,三辆小车追尾碰撞。监控(客服)中心的路面异常事件检测系统敏锐捕捉到这一情况,语音提示即刻响起。
路政副大队长李晓鹏随即下达“飞行指令”:“启动顺德东互通无人机机场!”路政无人机中队闻令而动,无人机向着事故现场高速飞去。抵达现场后,无人机用清晰响亮的喊话,引导司乘人员迅速转移到安全的路肩位置,一场潜在的危机被巧妙化解。
为了更全面地掌握路面车流状况,南环段分公司借助无人机智能巡查系统,精心预设了182条飞行航线,就像为无人机绘制了一张张精确的“作战地图”。南二环高速路政中队长杨玉华,对无人机的优势赞不绝口:“无人机飞行灵活,启动速度快,就像长了一双不会被车流遮挡的‘天眼’,能快速完成交通事故取证、人员疏导、安全提醒等工作,极大地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更守护着司乘人员的安全。”
夜幕降临,当交通事故发生,南环段分公司创新性挖掘的无人机“系留”功能便开始大显身手。系留无人机系统由无人机、系留线缆、无人机起降平台等组成,无人机通过线缆源源不断地获取电能和信号,如同空中的灯塔,实现24小时不间断悬停,为夜间事故处置提供长时间的应急照明,同时进行监控录像和交通监管,极大地提升了夜间事故处理的效率与安全性。
春运以来,南环段分公司的无人机宛如不知疲倦的守护者,共开展飞行巡查任务661架次,飞行时长10008分钟,飞行巡查里程1745.5公里。它们在勒流服务区温馨提示81次,成功介入路面轻微交通事故处置26宗,有效提升道路通行能力,为过往司乘人员铺就了一条安全、畅通的回家之路。
这个春运,南环段分公司的“空中巡查员”们,凭借“指令飞行+系留”这两大“法宝”,为大湾区的春运之路筑起了坚固的安全防线,让科技的力量在平安春运中熠熠生辉,照亮每一位归乡人的旅途。
南方网、粤学习记者 罗予岐
通讯员 粤交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