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国交建总承包、中交(广州)建设有限公司参建的广州地铁十二号线东西段正式开通试运营,推动“轨道上的大湾区”建设迈出新步伐。
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和综合性门户城市,广州肩负着提升枢纽能级、优化空间格局的重任。地铁十二号线呈“东南-西北”走向,线路全长37.6公里,串联白云、越秀、海珠、黄埔、番禺五个行政区,覆盖金沙洲、白云火车站、白云新城、二沙岛、大学城等核心区域,共设25座车站,均为地下线路,其中15座为换乘站,换乘比例超60%,未来可与6条地铁线路无缝衔接。此次率先建成开通的线路为东段(二沙岛至大学城南)、西段(浔峰岗至广州体育馆),两段共长28.8公里,设18座车站,其中换乘站7座。中交(广州)建设有限公司承建的第六标段主要工程量为东段3站3区间,线路全长4.92公里。
地铁十二号线项目第六标段工程需下穿珠江主航道、既有地铁线路等重要设施,近距离侧穿大量老旧建筑群,沿线地质复杂多样,有着“地质博物馆”之称,施工难度与风险系数极高。自2019年6月7日正式开工以来,项目团队秉承匠心精神,发扬争先精神,使得官洲站在全线车站施工中创造了率先完成征地任务,率先开工,率先进行基坑开挖,率先车站封顶,率先盾构始发等多项第一。
在盾构掘进过程中,项目团队创新采用泥水平衡盾构技术,为盾构机增配盾尾间隙自动测量系统,及盾尾油脂腔内压力检测、土仓可视化、渣土自动称重渣温自动检测及隧道温度调节等装置,为盾构施工提供更加精准、高效的信息反馈,攻克了下穿敏感建构筑物难题,并对开拓盾构机数字化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在珠江富水地层段,采用螺旋机双闸门防喷涌设计,确保盾构机安全穿越珠江。通过优化盾构机刀具选型,提高刀体的破桩性能,攻克了官洲站至大学城北站区间左线下穿地铁四号线官洲站磨削既有线桩基风险,解决了国内首次在既有隧道下直接使用盾构切除钢筋混凝土半截桩难题。通过革新隧道施工技术,在赤沙站至北山站区间1号联络通道采用机械法盾构施工,并严格把控衬砌质量,使得施工工期从5个月大幅缩短至35天,成型隧道衬砌质量全部符合规范标准。截至目前,该标段已申请专利10余项,为同类工程提供了宝贵的技术经验。
据悉,广州地铁十二号线是中国交建在一线城市承接的第一条整线制地铁建设项目,是中国交建深度融入大湾区建设、践行“大交通”“大城市”战略的关键示范性工程,是中国交建进军粤港澳大湾区轨道交通市场的新起点,在中交轨道交通业务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中交(广州)建设有限公司总部位于广州市南沙区,是中国交建及中交二航局共同投资组建的股份制有限公司,是中交二航局旗下集市政、轨道交通、路桥、水工等施工板块的专业化子公司。自承建首个地铁项目广佛地铁以来,中交(广州)建设有限公司抢抓机遇,进一步拓展轨道交通业务,陆续参建了深圳地铁2号线三期、深圳地铁6号线支线、广州地铁12号线、深圳地铁8号线二期、深惠城际大鹏支线、东莞地铁2号线等项目,积极践行中国交建“大交通”“大城市”战略,助力“轨道上的大湾区”提速疾驰,为助推区域协调发展贡献二航力量。
此次广州地铁十二号线东西段的开通试运营,不仅显著提升中心城区东西向通行效率,更对促进“老城市新活力”、推动产业联动升级、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具有深远战略意义,成为驱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黄金走廊”。
同时,地铁十二号线与同日开通的广州地铁十号线(杨箕东至西塱)共同构成广州城市轨道交通线网骨架中的“X”对角线,进一步加密中心城区轨道交通网络,完善广州“环形+十字+X形”的城市轨道交通结构,广州地铁线网长度达到751.1公里,大湾区轨道交通总里程超1100公里。
未来,全线贯通后,十二号线将进一步激活城市经济活力,促进人才、产业、资源的高效流动,为广州建设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助力“轨道上的大湾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贡献重要力量。
文 王磊 张一伟
图 吴新利 王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