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汽车强国,都是外销型的!
当年,新中国在一穷二白的恶劣环境中重生,连农业生产都花了十余年才逐渐恢复,重工业更是薄弱得可以忽略不提。幸运的是,我们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得到了苏联的156个工业援助项目,奠定了我国的工业基础。
如今,正值新中国建国70周年,中国汽车工业已经在世界上站稳了阵脚。2018年,受政策因素和宏观经济的影响,中国汽车工业产销量低于预期,但全年产销依然分别完成了2780.9万辆和2808.1万辆,连续10年蝉联全球第一。
诚然,相比美国1700万辆/年左右的汽车产销量,稳坐销量王座10年的中国是必然的“汽车大国”。问题是,中国距离“汽车强国”的定义还有很远的路要走。我们曾听说过“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的经典广告语,但什么时候才会出现“有路必有中国车”的后半句呢?
纵观历史,但凡要成为“汽车强国”,都必须将本国品牌的汽车推销至全世界,让各种不同肤色、不同语言、不同民族、不同信仰的人,都用上此国的汽车产品。德国、英国、美国、日本、法国、意大利都曾经走过这样的外销之路,虽然各有成败,但始终离不开三个字 —— 走出去!
走出去吧,中国制造!
出口纺织品,出口小家电,可以算是创汇的好路子。但出口汽车,从来不只是创收外汇那么简单。汽车是消费品当中最昂贵的单件,每一台中国品牌汽车都是用我们中国人数十年积累下来的重工业基础打造而成的,它不仅代表了我们中国人的造车水平,还代表了我们中国人改善全球出行方式的决心,更代表了我们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
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库显示,2018年全年,中国汽车出口量达到115万辆,同比增长11.3%。在这个名单当中,江淮汽车品牌的表现尤为出色,全年实现出口7.4万辆,同比增长13%,成为名单当中的第二强。
另一家值得关注的出口车企是上汽乘用车,其出口量涨幅高达221%,总量为4.5万辆。此外,出口量涨幅127%的吉利汽车也值得关注,不过高速增长之后,其出口总量排名仅为全国第七。
纵观全局,中国品牌出口车型主要为SUV,占比超过出口量的6成。其中,江淮瑞风S2、瑞风S3、瑞风S5三款车型的2018年度出口量均超过了1万辆,瑞风S3更是接近2万辆大关,新能源阵营的iEV7S纯电动SUV顺利进入意大利、比利时、哈萨克斯坦等14个国家的市场,成为中国品牌SUV在海外的明星车型。
把整条产业链都建到海外去
从设计、到生产、到销售、再到售后,在海外完成全产业链的布局非常困难,却是一家车企真正走向国际化的必经之路。将产业链的重要部分布局在海外,可以充分利用当地的人才优势与资源优势,更可突破整车进出口的贸易壁垒,充分发挥海外子公司的地域优越性。
目前,江淮和长安在意大利成立了研发中心,北汽新能源和吉利在西班牙成立研发中心,长城、江淮和上汽也在日本成立了技术研发中心。来自海外的研发与设计人才,能与国内高端研发人才形成互补,让中国品牌的汽车产品更具国际化元素,打造世界通行的“全球车”。
在海外设立工厂,可以利用税费优势和货币汇率优势等等条件,为中国企业创造更强的竞争力优势。目前,华晨汽车在伊朗、埃及、俄罗斯、朝鲜、菲律宾等国家建立了多家海外KD组装工厂,江淮汽车在哈萨克斯坦、俄罗斯、越南、墨西哥等国家建立了19家海外KD组装工厂,奇瑞在海外有16个生产基地,这些都是走在时代前列的典型例子。
在海外建设销售与服务网络,能让中国品牌以实惠的新车售价和领先的服务质量赢得消费者的信赖。以江淮汽车为例,目前已在海外建立了覆盖南美洲、非洲、中东、东南亚、西南亚和东欧共计130余个国家或地区的营销网络;另一个海外销售巨头奇瑞,还在国外建立了多达1100个销售网点。
到海外旅游,租中国自驾车!
随着中国品牌汽车的质量与性能日益提升,新能源汽车的研发进度反超欧美传统汽车强国,中国品牌汽车在世界范围内的认可度逐步攀升。
目前,中国品牌汽车已在不少国内外影视作品中出现,更是在日内瓦车展、巴黎车展、法兰克福车展、北美车展、洛杉矶车展、CES展等国际重磅展会中频频成为媒体聚焦点。
不久的将来,当我们出国旅游时,就会发现中国品牌汽车的出现概率越来越高,我们甚至可以在当地的租车公司租赁到先进前卫又皮实耐用的中国品牌汽车。
此时,我们不再认为汽车出口仅是为了创汇。中国人的重工业从零起步,走过了艰苦卓绝的70个年头,如今代表中国重工业最高水平、代表中国人智慧最高水平的汽车产品,逐渐走向了世界舞台,让Made in China不再仅限于那些毛巾裤袜剃须刀,让我们拥有了更强的民族自尊心,让中国工业在世界上拥有更强的话语权!